阅读历史 |

第二百五十章:三入西域(1 / 2)

加入书签

段会宗,字子松,天水人,一生中曾三次出任西域都护。

初任西域都护,是元帝时,因他为官忠厚爱民,深受西域各族人民敬仰,其威信更是令人信服。

后来三年任满,段会宗奉调还朝,又先后担任过沛郡、雁门两任太守,政绩斐然。

在此期间,西汉朝延派出几任西域都护无功而还。后来,西域诸国连连上书,多次请求汉帝再派段会宗担任西域都护一职。

及至成帝时,为了满足西域诸国的愿望,便在阳朔年间,再次派遣段会宗赴西域都护府主持军政事务,那时,段会宗已年逾花甲。

他头发花白,却依旧风尘仆仆,翻越千山万水,出了玉门关,走马上任。

段会宗是个好大节,矜功名的人。

他一辈子都兢兢业业,不求闻达,但求问心无愧,第二次出任西域都护时,好友谷子云曾赠言与他,劝他不要太过操劳。

然而,他生性就是个勤政爱民的好官,在任上,依旧是兢兢业业,丝毫不敢懈怠。

因为是这样一个一心为民的好官,所以当他再为西域都护,人还没到,西域各国便已沸腾。

他的车队一进入西域,所过之处,各国国王都派遣子弟出城数十里前去相迎。乌孙国的小王安日,竟然走了千里之遥,亲自从伊犁河畔赶到龟兹迎接。

段会宗一路上,每到一座城郭,国王和城主都十分热情地接待他,谈笑之间,皆融洽和谐。他每到一处,就抚官恤民,了解风土人情,以及城郭诸国的相互关系。成为各城郭之间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纽带与协调者。

西域的事物,十分复杂。其间盘|踞着多方势力,西域都护的差事,并不好当,稍有不慎,就很有可能会引发争端,引来冲突与战争。

当时的西域流传着一句话,说:“没有张骞说不通的人家,没有段子松摆不平的矛盾。”

这话,足以看出段会宗在西域各国中的威望了!

然而,即使是段会宗,也有栽跟头的时候。

事情还要从他第二次上任西域都护之初说起。

当时,段会宗再次出任西域都护的消息传到了康居,康居国的太子保苏匿又是高兴又是惭愧。他因自己曾一度受匈奴人的威逼而反对过汉朝的事,感到十分不安。但他坚信段会宗是一位值得信赖的都护,因此他果断地采取了行动,亲自率领数万人来归顺汉朝。

于是,段会宗就派遣他的属下卫司马,带领人马前去迎接受降。

谁知,派去的这位司马原来是个胆小之徒,当他一见到来投降的保苏匿带了这么多人马前来,竟因为害怕局势失控,就直接命令保苏匿把自己的手下互相捆绑了起来。

这种举动十分荒唐。

保苏匿一见,顿时大为失望,于是就带着自己的部下逃走了。

很快,朝|廷知道了这件事,成帝并没有去了解事情的始末,而是不分青红皂白,直接将罪责怪到了段会宗的头上,罢了他的都护之职,将他调回去担任金城太守。因为这件事,段会宗大受打击,大病了一场,直接未能赴任。

报应来得很快。

一年之后,西域的乌孙国又出事了。他们的小王安日被自己人杀害,诸翎侯争权夺势,国内大乱。

这件事很快从乌孙一家之事,演变成了地区纷争,西域多方势力都牵扯其中,矛盾愈演愈烈,局势愈发紧张,朝|廷一连派了几位都护,都无法平息这场乱子,最终无奈,只好再一次起用段会宗。

为了托付稳定西域重任,成帝拜段会宗为光禄大夫、中郎将作为安抚。

当时的段会宗,已经是一个七十多岁的老人了,尽管上次受到了不白之冤,但为了山河稳定,他却仍忍辱负重,顾全大局,不计较个人恩怨,不顾老迈年高,鞍马劳顿,毅然决然地再入西域,前往乌孙!

可以说,段会宗是将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西域,献给了这一方水土!

最终,他果然利用他的威望与智谋,经过多方调停,终于达成了协议,立安日的弟弟末振将为乌孙小王,这才平息了一场纷争战乱。

然而,好景不长,因乌孙有大小两个王国。这两个王国矛盾频发,经常为了地盘纷争大打出手。新继任的乌孙小王末振将为了巩固自己的地盘,就来个先下手为强,派人以诈降之计把乌孙大王给刺杀了。

坏人命不长,很快,末振将自己也得病死去。

他一死,乌孙的大小王国,就陷入了更大的危机和混乱之中……

成帝得到这个消息,又要派遣段会宗发西域兵马去乌孙问罪。

段会宗接到命令,觉得不妥,因此并没有照做。

他认为如此兴师动众,既扰乱乌孙的安宁,又容易走漏风声,甚至可能把末振将的继承人,太子番丘惊跑。因此,他把大队人马留在后面,只挑选了三十名精壮的弓箭手,亲自进了乌孙王城赤谷,在一天之内,设计除去了番丘,重立了一位小王,然后又还乌孙大王以公道,再一次将乌孙内乱暂时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