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一百三十七章:太极湖(1 / 2)

加入书签

“你也在这玄元街上吗?那我为什么一次也没有见到过你?”

“当年你又为什么搬走?”

一个又一个的问题盘旋在他脑海中,一种异样的感觉在他心里升腾起来。

他很想再对着那对话框问一问,然而,却突然觉得这样好像很没自尊。又或者,并不是没自尊,只是缺了一份勇气。

他不知道自己是在怕什么,也许,只是因为之前的梦境,也许,并不是!

玄元街上那条河,如今早就被填掉了。

官方的说法是为了玄元街更好的发展。

当地为了扩大商业圈,打造古玩文化产业链,将玄元街往后延长了两公里。这一延长,就一直延长到了原来的荒山大队。

这荒山大队,原本是一个知青驻扎点。光听名字你就能猜到这大队的作用,这其实就是一个拓荒团,基本上和那什么“南泥湾”一样。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就是要去建设咱们的大好河山的。

从前重视农业发展,知青们在那里开垦田地,种植果树,将荒山大队打造成了一个产量颇高的农庄。后来发展市场经济,农庄的效益太差,地方上便决定将农庄关了。

这一关,就闲置了不少年,两千年以后,商圈经济的新思路渐渐出现,于是地方上又对那一片区域进行了规划改造,由此大兴土木,改建成了现在的古建筑群观景步道。

这样一来,高朗他们原本所在的玄元街,成了玄元老街,而后面新造的部分,则称之为玄元文化商业广场,里面主要经营古玩字画以及各类小商品。

高朗家的精舍是门牌号是八号,就在老牌楼下,算是寸土寸金的好店面了!

要不是祖传的房子,现在叫高朗花钱买这样一个店面,已经全然是买不起了!

当然,这些话扯得有些远了。

咱们现在还说回这玄元街被填掉的那条河沟。

刚才上面说的那些,都属于明面上的事。可既然有台面上的话,那就会有台面下的话。

什么是台面下的话呢?那就还得从高朗梦里那个死孩子说起!

高朗梦中的死孩子,确有其事。

这没出月的婴孩,被人溺死在河里,这是犯了大忌会的事,说白了,就是坏了风水!

这玄元街在易县,是历史最悠久的一条老街。当初还没有易县的时候,就先有了这条街。

为什么呢?

这是因为原本这地方还有一个道观,叫玄元宫。

玄元宫是个大观,是那种有五条脊、上头蹲着六只脊兽的那种大观,全称圣光金尊紫霄玄元宫。

你光看着脊兽,这全称,基本上就能感觉到,这是个皇家宫庙了!

这玄元宫的来头,可是大得很,它本是元朝建立后,由国师丘处机所造。

当时元朝初立,为收买人心,四处建设道观,弘扬道法,丘处机见易县一代有龙脉隐约起势,便决定在这龙脉之上敕建皇家道院,以借龙气助力国运,于是,就有了这玄元宫。

这古时候,和现在不一样。所谓初一、十五的赶集,其实赶的就是庙会。

初一、十五是庙门开、可以接纳信众入山门烧香礼佛的日子。

因为古时候信众多,所以初一、十五的时候,庙门前的路上总是车水马龙,人来人往,特别热闹!

这一热闹,就让小商小贩们看到了商机,于是渐渐的,他们就在路两旁支起了摊子,做些小生意。

因为人多,这生意吧,还真不错,货品的种类也是根据市场需求,越发齐全。于是,天长日久的,便成了规制,人们一到初一十五,就要赶集,上庙会去买东西!

说白了,这其实就是一种寺庙经济。

那寺庙是这样,这玄元宫也是一样!

易县这地方,本来就只有一些散落的自然村,百姓都信本土的道教,方圆几十里,连一个和尚庙也见不着!

这好不容易丘处机来造了玄元宫这样一个金光闪闪的大观,那谁能忍得住不经常上这儿来逛逛啊?

于是,这玄元宫的两侧,很快就形成了一条街。

这街,就是最初的玄元街!

那时候,玄元街上还只有摊子,没有房子,商贩们日出夜归都要赶很远的路。

这显然很不方便,于是很快的,小摊小贩们就开始沿街造起了房子。

房子造好后,他们就开始在这街上生活、居住,这就给这地方带来了更多的生机与商机。

于是,聚集在这里的人越来越多,房子也越造越多,这一造,就带动起了城镇化的发展。后来渐渐的,这地方就围绕着玄元宫,从一条街,变成了一个像模像样的县城!

这县城,就是易县!

其实你从易县这个名字,也不难看出它的由来,说到底,一切都来源于玄元宫的建造!

可问题是,现在这玄元宫怎么却不见了呢?这事情说起来也是颇具神秘色彩。

据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