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一百三十章:人生的苦(1 / 2)

加入书签

元末,民不聊生,各地动荡不安,纷争不断。

连年战乱又逢天下大旱,地里几乎颗粒无收。纵使如此,元人依旧盘剥,苛捐无数,使得百姓生活无以为继。

农民为了生存,纷纷上街,卖子卖女,甚至,连卖妻的都有!

那时候,每逢初一、十五,本该是上街赶集,各州各府开庙会的日子,可那段岁月,庙会上卖货的倒是见不到几个,卖人的却跪了满大街都是。

各家的孩子,头上插根稻草,往街边一跪,立块木牌子写上价格,便成了商品。

他们的身形都相近,一个比一个更瘦弱。全是脑袋大、身子小,一副营养不良的模样。

活命已经比尊严更重要。

对此时的穷孩子来说,被卖掉也不失为一条生路——卖入富豪之家,虽供人驱使,可只要踏踏实实地干活,总不至于饿死。

但那时天下的财富,总是聚集在少数人手中。富人少而穷人多,故而这买卖,永远是供大于求,并非是你去了街上,就一定能卖得出去的!滞销,也很常见!

这天他们一家,就一个也没卖出去!

早上心情悲戚地出门,晚上,又心灰意冷地回来。

也说不清是什么样复杂的感情,卖出去了,也悲伤,卖不出去,还是悲伤,又或者,更多了一份绝望!

“他爹,现在可怎么好?我看今天街上这么多人,统共也没卖出去两三个!”母亲对着父亲说道。

她的嘴唇有点哆嗦,眼睛里漾满了绝望!

这土房子里,连蜡烛都没有点,几个人就坐在门口,借着月色说话。

他们的父亲,是个老实巴交的农民。他坐在门槛上,只是沉默着。

原本的计划落空了,他心里再拿不出别的主意。

本来,他想着再不济,只要能卖出一个去,至少,也能去米铺换些米面回来,再支撑一些时日。可现在,家里早已什么吃食都没有了,他也是无计可施。恨只恨,他一无本事二无文化,除了种田,实在谋不上什么差事!

“爹爹,我饿……”小妹才不过四岁,什么也不懂,她在街市上折腾了一整天,这时候又饿又累,只想吃一口热乎的。

“你饿了?”父亲瞧了她一眼,叹了口气,问妻子:“家里还有米吗?给小妹做点吧,别饿坏了孩子!”

“我哪来什么米?连最后一只地瓜,今早出门的时候都分完了。”女人一摊手,眼泪就掉了下来。

她太难了!

她原本以为,今天晚上就能有米下锅了,可现在,她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才好!

这种生活让她绝望。

她恨不能就这样投河死了,一了百了!

可就连家门前的那条河,现在也干涸了!干得开裂,干得连一滴水也见不着!

“要不……咱们去做和尚吧?”突然,那男人顶着二子的声音说:“和尚庙里,总有饭吃。”

“什么?!”他爹娘闻言一愣。

“我想出家去,到庙里,总有口饭吃!”男人重复了一遍。

“你以为和尚想做就能做?”他自以为想得周到,却不料一开口,他父亲就驳斥了他。

“都不要说了!咱们抓阄,谁抓着了,就送谁到宫里去当太监!”父亲的话,说得斩钉截铁。

这话一出口,男人顿时觉得身上一痛!

这是要夺了他的命根子啊!

这怎么能成?男人的脑子,一下子就炸了!

“我听说,最近宫里正招收小太监,一个小太监,给10两银子。十两呐,够咱们全家七八年的吃穿用度了!”父亲一狠心,咬牙说道:“这日子是没法过了,要不是我年纪太大,我现在第一个就进宫当太监去!”

父亲还在说着,可男人却已经无心去听,他呆愣愣地坐着,脑子里只剩下一个念头——逃跑!一定要逃跑!

“他爹,你别再说了!”母亲毕竟是母亲,这话叫她听不下去,只是哭着说:“上个月,邻村死了个孩子,怎么死的,难道你不知道?”

“咱们可以去请张屠户。”父亲皱眉。

“你有钱给他?再说,他也只骟过马、骟过牛,你叫这么小的孩子怎么……”母亲搂过老四和老五,哭得泣不成声,“不管怎么说,我不能叫好好的孩子去送死!”

“那你说!你说怎么办?这么多口人等着吃饭,你叫我怎么办?谁也别说了,明天一早,你去准备几根稻草,谁抽到最短的那根,就送谁去!”父亲发怒了,他站起身朝着自己就一连扇了十七八个耳光。

月色下,那耳光在空旷地村庄中扇出了回声。

这一记一记,全都像刀子一样,戳在二子的心上!

同样是一家之主,同样背负了那么多人的生计,他完全能理解“父亲”的感受。

可理解归理解,要把他送进宫这种事,他还是照样不肯干!

没了那玩意儿,这跟要了他的命有什么区别?要真是这样,他还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