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六宫凤华 第446节(2 / 2)

加入书签

隔日的大朝会上,新上任的礼部尚书便上了一道奏折,谏言早日举行正式地册立储君大典。

岳尚书告病回府后,病情没见好转,反而日渐重了起来。岳尚书的长子只得代父上了奏折,为父亲告病致仕。

礼部事务,千头万绪,确实离不得一部尚书。

建文帝准了岳尚书致仕,提任原来的礼部右侍郎为尚书。

如此一来,礼部右侍郎的位置又空了出来。不知多少人瞄准了这个空缺,暗中使力。最终,右侍郎一职落到了谢钧的头上。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是三皇子有意提携七皇子的岳父。

三皇子能顺利做上储君,七皇子功不可没,犒赏一二也是应该的。

长史

如今的谢钧,无疑是春风得意马蹄疾。

礼部右侍郎,正经的三品大员!

从四品迈入三品,看似只升了一级,实则是迈进了一大步。三品以下的官员,只能参加大朝会。唯有三品以上的官员,才有资格参加小朝会,才能挤进真正的顶尖官僚圈。

户部郎中确实是有油水的实差,不过,和清贵的礼部侍郎着实不能相提并论。

谢钧这一次升官升得十分顺遂,周围一片恭贺声,设宴摆酒的那一日,谢家几乎被登门道贺的官员踏破门槛。

谢钧是正经的两榜探花出身,撇开做官的本事不谈,英俊儒雅的相貌和满腹的才学,倒也担当得起礼部侍郎一职。

不过,满朝官员都是科举入仕的文官。三年一次春闱,还能少了状元榜眼探花不成?和谢钧同科的那位状元,如今不过是一州知府。焉能和平步青云的谢钧相提并论?

生了一个好女儿,有一个好女婿,这就是谢钧最大的本事!

众同僚羡慕巴结示好还来不及,这等时候,哪里还会有人不识趣地提起谢钧过去靠妻家之事。

礼部尚书启奏早日举行立储大典,谢钧也没闲着,很快上前两步,一并启奏谏言。

这又是升官以后的另外一个好处了。

往日做鸿胪寺卿的时候不提,大朝会只有站后排的份。做了户部郎中后,位置稍微靠前一些,基本没张口说话的机会。

现在却不同。正经的户部侍郎,三品大员,大朝会时站位靠前,也有了谏言的资格和底气。

储君已经立了,举行立储大典也是理所应当。

建文帝很快准奏,将此事全权交由礼部操持。

……

新上任的礼部周尚书,是三皇子的人。七皇子和三皇子走动密切,谢钧是七皇子的岳父,和周尚书站同一条阵线,彼此间关系颇佳。

周尚书为了操持立储大典,忙得团团转。谢钧也跟着忙得脚不沾地。

立储大典,颇为顺遂。

祭天后,再进太庙祭祖,连带着昭告天下。大齐已有储君。至此,三皇子正式为东宫储君。

按着宫中惯例,身为东宫,应该住进宫中。

建文帝下旨,命内务府将三皇子昔日的寝宫修缮一新,少说也得要两三个月。

三皇子眼下也不急着住进宫中,最要紧的是先立东宫詹事府。

身为储君,和普通皇子自然不同。

譬如二皇子,府中只能设一个长史,外加几个幕僚罢了。再譬如四皇子,不能明着结交官员,得暗中私下拉拢示好。

三皇子就不同了。能正大光明地立詹事府,收拢有用之人。和朝中官员结交来往,也无忌讳之处。

这就是身为储君的优势!

四皇子五皇子心中如何做想,盛鸿一概不知。借着这股东风,他也向建文帝张口要了一个长史。

这个长史,也不是外人,正是叶秋娘的胞弟,新科探花叶景知。

此事是盛鸿早就和谢明曦商议好的。

皇子长史,是正经的六品官职。对出身名门的陆迟赵奇等人来说,这算不得什么好差事。毕竟,皇子长史将来要跟着皇子就藩,不能留在京城。到顶了也只是藩王长史。

不过,对出身寒门的叶景知来说,无疑是一条稳妥的出路。

朝中有人好做官。无人提携,以叶景知的出身,先在翰林院里做上几年修纂,之后再外放从七品的知县做起,熬上十数年,做多就是一地知府罢了。还得看官运如何。

现在,有七皇子殿下提携,直接就是六品的皇子长史。将来随着七皇子殿下就藩,做五品的藩王长史。

不必在朝中摸爬滚打,现成的青云坦途就在眼前。叶景知感恩戴德还来不及,自然不会拒绝。

任令还没正式下来,叶景知便来了七皇子府谢恩。

盛鸿随口笑道:“叶景知是叶秋娘胞弟,是余安的小舅兄。算来也是你的人。今日前来,你也一同见上一见吧!”

谢明曦笑着点点头。

……

“景知见过殿下,见过七皇子妃。”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