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5节(1 / 3)

加入书签

前世的这个时候,她怀了孕留下看家,不曾跟来行宫,只是在某日夜里,侍卫敲响王府大门,匆匆禀讯说是国公爷在行宫遇刺,刺客一箭贯穿国公爷胸肺,国公爷重伤不愈,即便太医云集日夜看护,也只拖了大半年,便驾鹤西去了。

国公爷过世后,王书淮从江南赶回京城,指责国公爷的死与长公主有关,长公主与王书淮的矛盾彻底爆发。

长公主以王书淮放弃重新丈量田地为条件,将国公府爵位许给二老爷,并准先老夫人与国公爷合葬,为王书淮所拒绝,双方从家事争执到国事,彻底撕破了脸。

论理王书淮该守丧一年,可这一年时间足够让长公主把他踢出朝堂甚至更糟,后来王书淮使了法子,在江南激起动荡,逼得皇帝不得不夺情起复王书淮让他南下,就这样王书淮仅仅守丧三月便回了金陵。

国公爷的离世给了王书淮沉重打击,他像换了一个人,再也没了过往的霁月风光,变得沉默寡言,国公府整日如罩阴霾。

再后来,王书淮携功而归,在朝堂上与长公主分庭抗礼,参与党争,裹入夺嫡风波,王家分崩离析,再无宁日。

她的孩子就出生在那段风雨飘摇的动乱中。

在谢云初看来,国公爷便是王府的定海神针,他出事后,整个国公府彻底乱了。

也是在那段时间,她才晓得长公主与国公爷之间有很深的利益牵扯,国公爷背负着沉重的秘密,这个秘密是什么,她不得而知。

诚然王书淮最终赢了所有人,但谢云初更希望国公爷能好好活着,她要过太平日子。

王怡宁见谢云初脸色不好,只当她水土不和,让她回去歇着,行宫头一日,大家都在熟悉环境不急着进山,谢云初便回了别苑。

前世那个刺客从哪里来,是什么人,她一无所知,冒冒失失提醒,兴许打草惊蛇,离国公爷遇刺还有半月,她得走一步看一步,慢慢筹划。

午睡补了个好眠,未时中,王怡宁邀了一些京城贵女一块打马球,请谢云初过去助阵,谢云初带着两位小姑子换了衣裳,牵着王怡宁给她们仨准备的马,高高兴兴往马场去。

她已不记得有多少年没骑过马,有种久违又兴奋的感觉,今日她可一定要好好打一场。

燕山坐落在京城西北面,重峦叠嶂,气势巍峨。行宫依山而筑,崇阁掩映,琳宫合抱,连廊九曲迂回穿梭其中。行宫东南面有一极为宽阔的草场,从行宫前的水曲一路延伸至浩瀚无垠的山脚下,是跑马胜地。

靠林子入口这一片草场被圈起来,做了马球场,燕山群山环绕,流水淙淙,没有京城的闷热,气候怡然清爽,此刻马球场上人头攒动,烈马奔鸣。

王书琴挑了一匹小白马,王书雅虽换了衣裳,却迟迟没有去牵马,王怡宁换了一身火红的劲装,正由丫鬟伺候绑护膝,见王书雅这胆怯的模样便头疼,

“你怕什么?不就是骑个马?我们王家可没你这么胆小的人。”

王书雅干脆躲去王书琴身后。

谢云初换了一身湛色的劲衫,修长裤腿扎入鹿皮小靴中,腰间系上同色的束带,整个人神采飞扬,她在四人当中个子最高挑,背影修长秀逸,又端得是玲珑有致,惹得一群姑娘好生艳羡。

她走到王书雅身边,温声道,

“你怕的话,跟着我骑,我也许久不曾骑,手生着呢。”

王书雅看着谢云初,不知是顾虑什么,腼腆摇头,“不必了。”

谢云初觉得王书雅这个人有点怪,每每又爱瞧她,瞧了她又闪闪躲躲的,不知心里在纠缠些什么,王书雅执意如此,谢云初也就走开了,她牵着那匹又瘦又高的黑马,握着马缰,下意识从左侧跃上了马背。

王怡宁和王书琴看着她吃了一惊,

“你怎么从左侧上的马?你不怕吗?”

谢云初坐在马背上,还有些不适应,努力勒着马缰,慢慢转动,“我不会从右侧上。”

王怡宁笑,“赶明我教你。”又失望地看了一眼王书雅,最后摇头先纵马去马球场。

谢云初想起少时学骑马的光景,不由失笑,“你还是别教了,我笨。”立即提气,试着跟上王怡宁,这匹马十分矫健,猛地往前一跃,谢云初差点没扶稳,跌跌撞撞跟了去。

不远处一山头上,萧怀瑾负手静静看了她几眼,摇着头。

还是那个毛病改不了。

一行人来到马球场,王怡宁带着晚辈挑马的功夫,马球场形势变了。

原先她约了手帕交东宁侯府大奶奶打马球,结果马球场闯入一堆莺莺燕燕,为首之人身着紫色对襟衫,下摆如猎,一双丹凤眼狭长而犀利,遥遥指着王怡宁非要跟她比一场。

此人是高国公府少奶奶杨惜燕。

京城有四大国公府,王国公府居首,高国公府居次,后面便是姚国公府与镇国公府。

镇国公府子孙后继乏力,已大不如前,全靠老爷子过去的功勋撑着。

姚国公府执掌军中纪律,尚有一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