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01节(3 / 5)

加入书签

城是一个城市的名字,也就是后来的蒙古呼和浩特市;而土默特是一个蒙古族部落的名称。

这是在明隆庆六年(1572年),驻牧于这一地区的蒙古族土默特部首领阿勒坦汗召集各族能工巧匠,模仿元大都,在大青山之阴,黄河之滨修建了这样一座城市,该城竣工后,明廷赐名为归化城,而当地蒙古人则称其为库库和屯,或为呼和浩特,都是蒙语的译音,汉意为青色的城,因为归化城由青砖砌成,远望一片青色,这也是后世呼和浩特市的名称来由。

归化城是采用正方形布局,城墙周长为二里,高三丈,南北门各一,在蒙古草原来说,这当然是一座坚城,因此瓦达克、勒克德浑将人马驻扎在归化城,联络蒙古其他各盟旗,共同对付中华军。

逃到蒙古的时候,他们叔侄两人带了约有近四万人马,但由于大多数人都不愿跟着他们在塞外受苦,因此纷纷逃亡,后来所剩只有一万五千余人,因此得知李定国率领中华军进攻归化城之后,瓦达克、勒克德浑也赶忙向伊克昭盟求救。

这时伊克昭盟设有一部七旗,的盟主是鄂尔多斯左翼中旗旗主额磷臣,被清廷封为扎萨克多罗郡王,虽然伊克昭在蒙古六盟中排不进前二位,但因为盟内七旗全属鄂尔多斯部,因此比其他五盟都要团结得多,尽管伊克昭盟在名议上虽然是支持瓦达克、勒克德浑,但并不想出兵,而是持观望态度。

而瓦达克、勒克德浑当然知道,如果没有蒙古各盟旗的支持,自已根本守不住归化城,一但中华军将归化城围困起来,自己可就是坐以待毙了,因此中华军杀到归化城下之后,两人率军弃城而逃,进入到伊克昭盟的地区,用意当然是引祸水东流,你额磷臣不是不想出兵帮我吗,那么我就把中华军给引到伊克昭盟里来,看你出不出兵。

果然李定国兵不血刃,占领了归化城之后,立刻命人给额磷臣送信,劝告他不要参与汉满之间的战斗,交出瓦达克、勒克德浑叔侄,可保全盟平安。

额磷臣招集其他六旗的旗主开会聚议,结果和察哈尔的情况一样,没有和中华军交战过的蒙古人以一付无知者无畏心态拒绝了李定国的要求。

其实李定国本来就是想找借口痛打伊克昭盟一顿,好实施商毅的计划,以武力重创蒙古人,然后再谈条件,因此被额磷臣拒绝了之后,李定国不怒反喜,总算是有理由了,于是立刻下令出兵,进攻伊克昭盟。

额磷臣得知中华军出兵之后,也聚集了七旗的人马,约一万六千余人,加上瓦达克、勒克德浑叔侄的人马,共计约三万余人,与中华军在黄浦川边决战。

但一战之下,满蒙联军被中华军杀得大败,拆兵一万八千余人,七名旗主,二俘二死,只有三个旗主从战场上逃脱,而瓦达克、勒克德浑叔侄见势不妙,率领残兵向西北逃窜,沿途还洗劫了鄂尔多斯右翼后旗,抢了一批粮食财物,逃进喀尔占布尓古特山里去了。

而额磷臣得知以后,也不禁又气又恨,但中华军大军压境,又不能去追击瓦达克、勒克德浑叔侄,于是又和剩下的两名旗主商议,打也打不过,逃也逃不掉,那就只能投降了,反正以前也投降过淸廷,现在向中华帝国投降不丢人,于是也立刻派出使者到李定国军中请降。

见到使者之后,李定国也立刻向商毅发出捷报,并请示怎么处理。

至此,中华军在蒙古连续夺取于察哈尔和归化城土默特两地,连败蒙古四盟,驱逐了清廷的残余势力,震慑草原。

重逢(上)

北方的冬天要比南方来得早一些,虽然这时才是十月下旬的时候,但北京的天气己是十分寒冷,北风扑面,已有凛冽的寒意,而大街小巷满地都是落叶,人们也都换上了厚厚的棉衣,不过北京繁华热闹却没有因气候的变化而改变,相反而更胜从前。

这时中华军占领北京己有近八个月的时间,北京城里的生活秩序已经完全恢复了,由于中华军的军纪严格,秋毫无犯,同时又取消了满人的特权,也少了少了许多恶奴家丁,纨绔弟子在北京城里胡作非为,横行无忌,因此社会生活也更为安定,而且满人后包衣、跟役都恢复了人生自由,还有逃跑,或是被满族贵族挟持到辽东的百姓,也都陆续回到北京安居,这座古老的城市,也在慢慢的恢复着自己的元气。

另外断绝了十余年的南北交通也重新开放,南方的稻米、蔗糖等食物,还有丝绸、绵布、瓷器、玻璃等等各种货物都通过运河和海路陆续运到了北京,不仅为北京提供了丰富的物资,同时也促进了北京的经济恢复,各门市买卖也越来越多,酒楼瓦肆的生意也日渐兴隆,虽然说还没有达到北京的全盛时期,但在近十余年的时间里,己经算是很不错的局面了。

当然这一切都是在中华军攻占北京之后发生的变化,因此北京的百姓对中华帝国的统治,和商毅到北京巡视,都十分欢迎,而随着新年的逐渐来临,许多北京人也都希望,在连续经历了三四个惨淡的新年之后,北京城也终于可以迎来一个热闹喜庆的传统新年。

这时,就在北京什刹海边的鸭儿胡同的大道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