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11节(2 / 6)

加入书签

也就算中等偏上,占地方圆约有二百平米,五六间房间,还有一个大院子,共有五六十个工匠,一套印刷设备到是全都齐备。因此商毅也十分满意,立刻掏钱,和张坊主办理了移交手续,这家印刷作坊也就立刻易主。

随后商毅在院子里招集作坊里的工匠,向他们宣布:所有的工匠人员全部留用,月钱待遇一切如旧,以后如果工作表现好,还有增加。工匠们在知道作坊易主之后,都有些但心,但听商毅这么一说,也就都安心了。然后工匠各自散去工作。

商毅又来到了帐房,叫来了帐房先生齐文远,还有两名师传级的工匠王松和朱书刚,向他们询问一些印刷作坊详细的情况。

帐房齐文远今年四十多岁,本来是读书人出身,年轻的时候还考上了秀才,只是后来连考十几年,都没能考上举人,也就对科举心灰意冷,于是到这家印刷作坊当帐先生,同时也还兼任校对,检查的工作。因为还是天天和书籍打交道,也算对自己考不上科举付聊以自慰,因此他在这家印刷作坊干了近十年时间,虽然只挂着当帐先生的名议,但大部份的业务往来,都是他在经手。差不多等于是后世职业经理人的角色。

他首先将帐目交给商毅过目,又绍介了一下作坊的业务情况,这家印刷作坊开了二十余年,生意以经做开了,和好几家书局都业务关纟,利润也颇为可观,而且目前作坊里还有三笔印刷业务未完。

商毅也没有仔细看帐本,只是听齐文远说完以后,才道:“齐先生,我没有多时间来管这家作坊的俱体事情,今后你就是这家作坊的掌柜,作坊里的全部业务来往,还是由你来付责,以后我会派人每月来查一次帐。未完成业务也继续完成。并且通知所有的老客户,作坊虽然易主,但业务还可以继续往来。价格条件都不变。另外这个月就先这样,下个月开始,你的月酬,增加一倍。”

齐文远听了,心里虽然也颇为奇怪,如果商毅没空管事,干嘛要买下一个印刷作坊呢?不过即然他给自己加了一倍的月酬,那就够了,管他买一个印刷作坊干什么?

随后商毅又问王松和朱书刚道:“王师傅,朱师传,现在作坊里的印刷制版,是用活版多还是用雕版多。”

兵工厂和印刷作坊(下)

两人互相看了一眼,王松道:“回禀老爷,我们作坊里这两样都有,一般如果求快的书籍或者是一些小稿,都是用活字版,需要印刷质量上成,而且又不求赶时间的书籍,就用雕版。”

商毅又道:“那么你们用的活字版用的字模都是什么材料做的?”

朱书刚道:“回禀老爷,用的都是木活字模。”

商毅道:“有没有用铜、铁、铅模的?”

朱书刚道:“回禀老爷,铜字模太贵,用不起,而铁模、铅模印刷出来的字迹模糊,都不如木模好用。”

商毅点点头,他知道中国是最早发眀活字印刷的国家,虽然活字印刷并没有在中国大规模普及起来,但也绝不是像后期一些砖家所说的那样,中国古代几乎完全没有活字印刷。

活字印刷当然比雕版印刷要效率高得多,同时最终成本也要低得多。但首先需要制做好大量字模,因此初始成本远高于雕版印刷,而且技术难度也要大得多。中国历史上的大规模活字印刷书籍只有几次,而且还都是官方组织的。民间的活字印刷一直停留在小规模简易低级的印刷运用上。很少用来印刷书籍。

事实上从明中期开始,在经济繁荣的江浙一带,用铜活字印刷逐渐出现并流行起来,其中最著名的有无锡的华家、安家,苏州的孙家和南京的张家等,他们用铜活字印卖的书籍流传甚多,印刷效果也很不错。不过中国本身的铜矿不多,而且铜又是流通货币的原材料,正如朱书刚所说,铜字模太贵,用不起,因此铜活字无法大规模应用,一般只有皇家才用得起。

其实铁模、铅模其实也能替代铜模,但由于中国古代主要使用是以烟墨为颜料的水溶性墨水。在木制的雕版上能够表现的很好,但是在金属活字上很容易变成墨水珠子。而且也不能象雕版印刷一样通过简单的压印就能完成转印。拓印也是个很缓慢的过程,为了保证能够有效的印刷,还必须使用吸水性强的纸张,结果就是纸张的背面也会有墨迹,无法做到双面印刷,无形中又提高了印刷的成本。都不如木活字。

当然木活字也有它的弱点:如果用木活字印书,大约印了200部左右,字模的字划就因为吸收烟墨中的水分,胀大模糊。但总的来看,木活字的弱点却比泥活字和金属活字要少得多。因此一直到清代,中国的活字印刷还是木刻活字。但即使是木活字,不管是在明代,还是在清代,终都没有超过雕版印刷。雕版印刷最终退出中国印刷行业,得等到清朝灭亡的前夕。

最大的原因还是因为中国古代没有使用油墨。而在十五世纪中期,德国人约翰内斯·古登堡创造了以铅锑锡合金字模和油墨为原材料的西方活字印刷术,才使欧州在印刷技术上一举超过了中国。

由于当时正值欧洲文艺复兴前期,古登堡的印刷术出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