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95节(4 / 6)

加入书签

下,其他人也不要再说什么,最后还是派出了谢凤州,去见左良玉,商谈这次交易。

果然不出张献忠所料,谢凤州见了左良玉之后,把来意一说,双方立刻一拍即合,达成了一致,同时左良玉还保证,绝不会像商毅那样不守信义。

事实上左良玉从九江出兵,跟本就不是准备剿灭张献忠,而是准备早机会放走张献忠。因为左良玉心里清楚,这几年以来,自己把皇帝的圣旨当擦手纸用,而且军纪败坏,名声极差,得罪的人又太多,早就有不少人憋着想踹自己。只不过现在有李自成和张献忠闹腾得越来越凶,朝廷还需要自己平叛,而自己又拼命虚张生势,把朝廷给唬住了,因此才一时不敢动自己。

如果李自成和张献忠被灭了,朝廷接下来恐怕就要拿自己开刀了,而且自己的牛皮吹得虽大,但总也有吹破的一天,因此必须要留着李自成和张献忠,让他们去闹腾,自己也才有资本继续这么和朝廷周旋下去,保住目前的地位。

左良玉虽然躲在九江,但却始终关注着朝廷剿寇的动静,那知这时突然冒出了一个商毅,在德安府把李自成打得大败,逼得他不得不带兵北上。接着又把张献忠打了个落花流水,连忽悠带踹,不仅元气大伤,而且还真有被灭的可能。而左良玉也意识到,自己的危机来了。

虽然左良玉和张献忠是老对手,彼此之间拚死互掐也有好几次了,在当时都恨不能把对方致于死地。但也是彼一时此一时,现在的张献忠的命运却和左良玉息息相关。一但张献忠真的完了,左良玉的价值也就降低了一大半,而且现在有了商毅,朝廷也未必再需要左良玉了,说不定还不等灭了李自成,就要对左良玉下手了,当初贺人龙是怎么死的,左良玉还记得清清楚楚,虽然在当时左良玉也幸灾乐祸并没有一点同情,但左良玉可不希望自已成为第二个贺人龙。

因此就算张献忠不来找左良玉,不送钱粮物资,左良玉也打算找个机会,放张献忠一马,所以才在商毅面前极力讨来率先进攻张献忠的权力。因为保住了张献忠,也就等于保住了自己。

而张献忠和左良玉也是十多年的老对手了,对自己这个老对手心理情况自然摸得一清二楚,因此才力排众议,坚持让谢凤州来和左良玉谈判。左良玉对此也是心领神会,于是这一对老对头立刻一拍即会,马上就达成了一致的协议。

不过张献忠现在也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虽然相信左良玉不会学商毅的作风,但也不得不防,小心驶得万年船嘛。而左良玉对此也表示理解,将心比心,换了自己同样也会小心得多了。只能怪商毅破坏了江湖规矩,害得自己的诚信度也大大降低了。

因此又经一番详细的商谈之后,双方达成了一致,左良玉让出南边的出路,让张献忠逃入江西境内;张献忠并不把钱粮送到左良玉军中,而是留在咸宁城内,让左良玉自己进城接收;张献忠在撤退时,在咸宁县中留下五千人马,等走出三十里之后,再派人通知留守的士兵,撤出咸宁,将钱粮留给左军。而左良玉可以先派出五百人马进城,查点钱粮,同时也等于是人质,一但出现问题西军就会毫不留情的将这五百人杀死,再放一把火,将钱粮烧光,让左良王什么也得不着。

协商好之后,张献忠和左良玉都觉得十分满意,也立刻开始实施起来。左良玉首先派兵进城,查点了钱粮,而张献忠也派出探子,查看左良玉是否是真的把南方的道路都让出来了,在双方都确认清楚之后,张献忠才留下三千士兵,由谢凤州带领,留在城中,自已带领着孙可望、刘文秀、艾能奇、李定国、箫彦等人,以及所有的人马,从南门出城,向江西出发。

人马一路前进,走了二十多里路,果然没有发现伏兵,看来左良玉是真的把路给让出来了。因此张献忠也稍稍松了一口气,对众将道:“你们看怎么样,我们现在不是出来了吗?今天大家都辛苦一点,加紧赶路,等到了江西,我们就安全了,就算商毅追上来,我们也不用怕他。”

而就在这时,忽然从两侧传来了“砰砰砰砰”爆豆一般的枪击声,而走在最外侧的西军士兵没有防备,一下子被射倒了一排,紧接着在西军的前方,也出现了一排商家军的火枪兵,各自端着火枪,对着西军射击。

“是商家军,又是商家军来了。”西军的队伍,顿时大乱了起来。

原来以商毅对历史中的左良玉了解来看,这个时候的左良玉绝不会是一个积极剿寇争功的人,因此这一番举动,背后一定是另有用意,十有八九是准备放了张献忠。

这种事情在历史上左良玉也不止干过一次,最为典型的一次就是在崇祯十四年(1641年)杨嗣昌出京督师,在四川境内将张献忠和罗汝才包围,结果就是左良玉无故撤到陕西兴安,给张献忠放开了东出四川,进入湖广的缺口,使张献忠死里逃生,不仅逃出了明军的包围,而且还趁明军都集中在四川,湖广空虚的机会,攻占了襄阳,杀死了襄王。而正是这一事情,也导致了杨嗣昌的病亡。

因此商毅判定,左良玉一定又打算玩一手故计重施,名议上是要进攻张献忠,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