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7节(2 / 5)

加入书签

管辖的范围,但御贼保民,也是我份内之事。不过我现在另有要事才在身。”说着也把自己要保护村民迁移到穆陵关的事情说了一遍,然后又道:“只等我把村民们护送到穆陵关之后,必然发兵,去救援你们箕屋村,你看可好?”

杨武丞也是明白人,知道商毅说的也是实情,不能强求商毅立刻就发兵。因此也只好道:“大人肯发兵相救,小人感激不尽。只要大人能够解救了我们箕屋村,小人甘愿永远追随大人身边,终身为奴,至死不悔。”

商毅笑道:“杨壮士,言重了。御贼保民本是我们朝廷官员的份内之事,何谈感谢。”但心里却暗暗高兴。

原来他刚才以经见过杨武丞枪法超群,而且还善于骑战,心里以经动了想要收降他的打算。一方面是得了一员猛将,另一方面,长枪本是战场上交战常用的武器。虽然现在穆陵军的士兵们只练一式枪法,但毕竟不是长远之计,就算是在未来,给全部士兵都装配上火枪,但就是到了现代战争,拼刺刀也是在战场常见的战术。因此想要练出一支强军,必须要提高士兵们的枪法。至少不能只是这么一下刺击。

商毅虽然精通各种格斗术,但因为他只是特种兵,也不会专门去练拼刺刀这种纯陆军的技术。在器械中,只擅长使用军刀、双截棍这类近身格斗的武器,长枪只能算是一般般,教士兵们用刀到是还能对付,练枪就是有心无力了,更不用谈马上的交战技术。现在居然遇见一个使枪的高手,而且还善于马上做战,自然不肯放过了。

如果把杨武丞收到自己手下,让他来教导士兵们的枪法,和骑战之法。一定能使穆陵军的战斗力又提升一个层次。因此才答应把村民送到目地地之后,就发兵去援救箕屋村。

当下商毅带着杨武丞等人回归了大队,马上就派出了三名侦察队的士兵,到箕屋村附近去查看匪贼的动静,杨武丞也派了两名自己的团兵,给他们引路。

随后大队人马立刻重新启程上路,继续向穆陵关进发。

迁移(四)

经过了这一次惊险之后,村民们也发现,留在野外实在太不安全了,还是早一些到达穆陵关才好,因此人人都不在埋怨,全都自觉的加紧赶路。大队人马又走了三个多小时,居然一口气走出了十多里的路程。这时天色以晚,也以经走到了先头人马扎营做饭的地点。于是商毅下令,人马就在这里原地休息,明天再继续赶路。

大队人马安顿下来之后,商毅一算,今天居然差不多走出了二十五六里的路程,以经大大超出了自己昨天预计。现在离穆陵关只剩下十五六里的路程,如果明天一早就加紧赶路,中午只吃点干粮忍耐一下,到下午两三点钟时,就应该可以赶到穆陵关了。于是商毅又派人连夜赶到穆陵关,让留守穆陵关的唐镇明天派兵在路上接应。

而在杨武丞看来,却又是另外一番感触。他们一伙人今天下午也跟着队伍走了三个多小时,左右观察,发现整个队伍虽然走得不快,但却井然有秩,而且在前后左右都有人照应,虽然闹哄哄的,却一点也不混乱。四千多人的队伍,还夹杂着一百多辆大车小车,但却比自己带的二三百团兵出行还要整齐有秩得多。

虽然杨武丞不擅于带队领兵。但也看得出,这才是一支真正军队的样子,自己过去带的,真就是一邦乌合之众。在下午刚开始说要追随商毅,多少还有一些冲动报恩的情绪,但现在觉得从此真跟着商毅,到也不是坏事。

这时饭菜都端了上来,商毅也招呼杨武丞坐在一起吃饭。杨武丞一开始还有些放不开,但围坐在一起的周少桓、童大勇、成进都是年轻人,大家也很容易相处,不一会儿,隔阂就少了大半。

商毅这才问起杨武丞的枪法。杨武丞到是个实在人,也没有隐瞒,将自己的师承来历全盘托出。原来他的枪法仍是祖宗,是宋代杨家枪。

商毅听了,也不禁肃然起敬,他知道宋代杨家枪可不是评书中说的杨家将,而是南宋时期,“红袄军”首领杨安儿的妹妹,人称四娘子的杨妙真所创的梨花枪,当时就号称天下无敌手。

明中期的军事家何良臣在《阵纪》中曾说:“马家枪,沙家竿子,李家短枪,各有其妙……而天下无敌者,惟杨家梨花枪法也。”而戚继光在《纪效新书·长枪总说》中也评说:“长枪之法,始于杨氏,谓之曰梨花,天下咸尚之,变幻莫测,神化无穷。”对梨花枪法的评价都相当高。

杨妙真本是山东益都人,早年随兄长杨安儿起事反金,后嫁于李全为妻,杨安儿死后,杨妙真与李全一道回归南宋,后来又不见容于南宋朝廷,李全战死之后,杨妙真晚年复回山东定居。因此梨花枪就在山东地区流传下来。

杨武丞就是这一支杨氏的后人,所学的就是祖传杨氏梨花枪。当年杨妙真纵横山东,与金军交战,全是两军对阵,因此梨花枪无论是马上步下,都有独到之处。而杨武丞也教了一些给他的团兵,因此箕屋山的团兵论单兵能力,到是不弱。

这一夜也就这样过去。第二天一早,大队人马又继续上路出发。走了不到一个小时,就遇到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