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40节(3 / 4)

加入书签

才能随我浴血奋战。”说着话,他问向一旁的侍卫道:“现在什么时辰?”

“回殿下,已到寅时!”

“寅时……”钟文喃喃念叨一声,然后点点头,说道:“卯时一到,全军突围!”

“是!殿下!”

以钟文为首的中央军在卯时,也就是凌晨五点的时候,选择全军出动,冲击天渊军的包围圈。

和他当初安排的一样,接近十四万的中央军兵分两路,一路由钟文亲自统帅,主攻天渊军南大营,另一路由黄柏飞统领四万中央军,由天渊军的东大营向外突围。

随着宁军突然大举杀出,天渊军的阵营立刻炸开了锅,只听人喊马嘶,叫声、号令声连续不断,早已做好准备的三十多万的天渊军上下齐动,或顶住营寨,或列起方阵,一各个刀出鞘,箭上弦,严阵以待。

唐寅虽然对军规军纪不重视,但对士卒们的训练一向都极为严格,他要求的士卒是全能的士卒,人人都会近战,也人人都会箭射,根本没有近战兵和弓箭兵之分。

此时,天渊军在营地中迅速布起方阵,每个方阵都是长一百人、宽一百人,一个方阵即为一个兵团一万人,外围是清一色的长戟手、长矛手,里面则是密压压手持弓箭的士卒,随着各兵团兵团长的喊喝声,各个方阵的士卒们也纷纷拈弓上箭。

邱真将东营的指挥权交给梁启,把最为重要的南营临阵指挥权则交给经验丰富又能让人信得过的萧慕青。

在双军对阵的战场上,萧慕青平日里的阿谀奉承消失得无影无踪,又变成那个能身先士卒又临威不乱的统帅,他站在己方营地前列的一座高台之上,面对人山人海般冲杀过来的宁军,他脸上没有丝毫的慌乱之色,有的只是满面的从容和淡定的微笑。

他边举目观察敌军进攻的状况边沉着指挥,不时下达将令,调置己方各兵团的阵型。等敌军进入射程之后,他将手中的令旗挥动一下。台下的兵团长们都在举目观望他的号令,见令旗只摇动一下,平原军的第一、第三、第五、第七、第九这五个兵团的兵团长齐齐对麾下士卒们大声喊喝:“放箭!”

呼!

五个兵团,五万人的齐射,密集的箭矢如同一团黑云,从平原军的阵营头顶上升起,呼啸着飞到空中,画出一道长长的弧线,直坠向中央军的阵营当中。

风军身上不着重甲,中央军现在虽然变成了鹏军,但盔甲还是由皮革制造而成的,只是颜色被图红罢了。现在在冲锋中受到天渊军的箭阵齐射,伤亡惨重,士卒是成片成片的中箭倒地,一轮箭雨过后,阵营中空缺出好多一块,人们的惨叫声、嘶吼声连成一片。

平原军的第一、第三、第五、第七、第九这五个兵团刚刚完成一轮齐射,萧慕青立刻又挥舞两下令旗,这次是平原军的偶数编号兵团开始放箭。第二、第四、第六、第八、第十这五个兵团的阵营中万箭齐发,铺天盖地的箭支又向中央军的头顶上飞去。

雕翎密集如雨,中箭倒地的中央军将士已不计其数。第二轮箭阵刚过,萧慕青马上挥动三下令旗。这回是全军齐射,平原军加上其他兵团近二十万人的齐射,其规模之宏大、攻击之犀利也就可想而知了。

只见漫天的箭雨,划破长空,已形成飓风般的呼啸声。

在两军阵前的开阔地带,中央军根本无处闪躲,全体暴露在箭阵之中,这一轮齐射落进中央军的阵营中,前方的士卒几乎没几个还能站立的,尸体叠叠罗罗,铺满战场,又很快被箭支所覆盖,放眼望去,战场上已看到不地面,目光所及之处,皆着插在地上密压压的黑色箭尾。

中央军还没冲到天渊军的营地近前,被箭阵射死射伤的将士已过万人。

这时候,钟文想撤退都撤退不了,只能硬着头皮继续前冲,即使用人去填也得填过对方的箭阵,也只有杀入敌营,还能获得一线生机。

中央军几乎是一路踩着同伴的尸体推进到天渊军的营地前,这时他们所要面对的是天渊军的直属军以及战力最为强悍的平原军。

在萧慕青的调遣下,直属军率先顶了上去。一各个兵团方阵快速地向上推进,最前面的是长戟手,后面的则是清一色手持长矛的士卒。

兵团与兵团之间的正面交锋是不会发生混战的,在古代的战场上,阵形至关重要,也直接关系到两军争斗的胜负,毕竟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整体的配合才能发挥出巨大的威力。双方士卒不列方阵就展开全面的混战,那只存在于电影和电视剧中。

随着双方方阵接触到一起,战场也立刻变成了短兵交接的近身战。前方士卒不停的将手中长戟、长矛猛刺进对方的阵营中,要么刺死对方,要么被对方刺死,前方的士卒只要一倒地,后面的人员立刻跟上,填补空位。两军的近身战是名副其实的消耗战,没有谁敢保证自己下一秒钟是否还能活着。

狭路相逢勇者胜,这时候,双方比拼更多的是意志力和取胜的欲望。

士卒们被成排的刺翻倒地,许多人还没死去,但很快就被前后两面冲上来的人踩成肉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